【住商生活情報特別企劃】如何避免房地合一申報錯誤,造成高額罰金?
頻繁稅改下的保身之道
近期台北國稅局公布一個房地合一申報錯誤個案,讓業界相當震撼。
根據報載,某民眾在2016年10月,斥資 1.2 億元購買大安區預售屋,並在2019 年10月取得房屋與土地所有權,再於2022年1月10日以 1.3 億元出售。該民眾計算持有期間從預售簽約到出售,總計共5年3個月,以20%稅率計算稅額194萬元。
不料國稅局受理後,發現該納稅義務人持有期間應根據2.0新制,從新成屋所有權移轉登記日起算,以至於該屋持有時間瞬間縮短為2年多,也因此得採35%稅率,計算後應納稅額為339.5萬元,尚須補繳 145.5萬元,所幸國稅局認為該民眾不熟悉新制,僅要求補齊應納稅額,沒有額外開罰。
稅改動態多關注 減少罰則困擾
這種狀況也不會是個案,特別是2016年之後購買預售屋,持有到成屋再準備轉手的民眾,最容易遇到。
該案例除了提醒民眾要注意時間之外,在最近這些案例中可以發現,稅改速度太快,許多民眾一疏忽就踩中地雷。如何明哲保身?從近年案例中約可歸納出三種最容易成為被查稅對象的樣態;分別是高價,短期頻繁交易以及特殊交易。
簡而言之,高價對象包括符合豪宅總價標準的物件,或是寫下區域新高行情的個案;除此之外,持有預售屋出售,或是在五年內轉售,抑或是納稅義務人近年頻繁交易不動產,都可能成為鎖定目標;同時,繼承、贈與取得者因為數量少,且常發生漏報情事,也容易成為鎖定對象。如果想要避免不必要的困擾,交易上最好先諮詢經紀人或是代書,並且預先規劃稅費等支出,同時因應交易所產生的單據、發票等交易資料都要先行保存,以備不時之需。
政策定調下 預先規劃謹慎交易
整體來說,政府為了避免房市過熱所進行的調控範圍,會從緊縮銀根與增加負擔著手,前者包括降低貸款成數、調高利率,讓投機者在進場時無法以低廉資金進行槓桿,以墊高進場門檻;後者透過增加地價稅、房屋稅等持有稅、綜合所得稅、土地增值稅、房地合一稅等移轉稅來降低投機獲利,減少投機意願,再加上積極查稅,使得投機份子沒有僥倖,也有助於房市不要太早消耗動能,也讓市場更趨正常化。
這幾年經歷多次打房,雖說效果不彰,可是打久了,也會傷筋動骨,身處其中無論是業者或是買賣雙方,最終也得認知,目前輿論氛圍下,政策調控因為政府具有主導權,將是日後打房主旋律,無論是稅改或是緊縮銀根,想在房地產中安身立命,除了選對區域、不與政策對作之外,也只有準備充足自備款、以自用為出發點,規劃六年以上長期持有的購屋人,能夠在這場漫長的打房調整中,最後收穫甜美的果實。